photo

仿真苏绣《蒙娜丽莎》的故事

来源:中国刺绣网   文章作者:佚名


仿真苏绣《蒙娜丽莎》的故事
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著名的就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名绣。而沈绣是苏绣中的极品,它以画面雅致和形象逼真闻名于世,还屡屡被选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
 
在中国的刺绣界,从清末的沈寿创造“仿真绣”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刺绣大师名家为了显示东方“刺绣”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而“挑战”《蒙娜丽莎》,因为对这幅刺绣的“再创作”被业界公认为是难度最高的,同时亦最能体现绣者技术水平、艺术功底与艺术修养。即便是在当下,能用一针一线来绣出这一幅精妙绝伦的苏绣作品的人也屈指可数。沈德龙就是其中之一。
 
那是几年前的一天,一位美籍华人突然登门拜访沈德龙,想请他来绣一幅苏绣版的《蒙娜丽莎》。为了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美籍华人的要求,沈德龙找来了四个得意弟子。他打算亲自教授技法,让他们每人各绣一幅。他想,这四幅作品中,总有一幅能让客人满意的。然而,绣娘们缺乏绘画的功底,很难理解沈德龙的意图。
 
果然美籍华人看了绣品后觉得不够精致,尽管不是非常满意,但还是把三幅作品全部买下了。他临走时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沈德龙:“我走遍大江南北,看过不下一百幅蒙娜丽莎,这三幅是最好的,但是实际上按照你的实力,你可以绣得更好。”
 
客人的话一直在沈德龙脑海里盘旋,他干脆把《蒙娜丽莎》油画带回了家,决定亲自完成这幅绣品。
 
刺绣毕竟和油画不同,一针一线地绣,速度很慢不说,最让他痛苦的是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怎么也绣不出皮肤的细腻感。一次,客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这天,他按一对夫妇的要求在制作合照绣品时融入了平针绣技法,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用这种针法绣了之后,发现绣的东西并不刻板,并不匠气。”小小成功,使沈德龙脑海中灵光一闪:假如在绣《蒙娜丽莎》时也融入平绣技法,不就可以弥补沈绣刺法的不足,达到更好的效果了吗?沈德龙抱着尝试的心理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天,两天,三天,沈德龙绣到第二十六天时,蒙娜丽莎的脸部造型基本显现出来。他用相机仔细记录下作品在新的针法下每一天的变化:“用这种方法后,超乎我的想象,不仅仅是细了,光滑了,而且同样能够把艺术效果表达得非常完美。”
 
有一天,沈德龙把蒙娜丽莎换了一个位置,仔细端详,不料,这么一端详,竟发现了一个让他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光看那双手非常漂亮,单看那张脸绣得也不错,但是一旦你放到整体里面,要不就是脸亮了,手暗了;要不是脸暗了,手亮了。” 这绣线毕竟不比颜料,没法儿调色,而且丝本身是有光泽的,绣出的作品,从这个角度看很满意,换个角度,光线一变,颜色就变了。要想绣出油画蒙娜丽莎的逼真效果,那可比登天还难。沈德龙每天对着《蒙娜丽莎》冥思苦想,妻子看见他为了《蒙娜丽莎》的手为难,急在心里,这时她突然想起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故事。这位雕塑家有一次把作品的手雕得过于完美,以至于所有的人都被人物的手吸引住了,反而忽略了雕像的整体。为了整体的美感,他毅然把雕像的手给砸掉了。妻子想劝沈德龙效仿罗丹拆了重新再绣,可要让丈夫自己拆是不可能的。于是,她鼓足勇气趁丈夫不在家的时候,走进了他的工作室亲自动手绣了起来。妻子的行动,让沈德龙豁然开朗,他静下心来,反复琢磨针法。经过不断试验,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丝线虽然不能调色,但是可以调整走针的方向,只要“方向”找对了,色调就和谐了。就这样,历经千锤百炼,一幅堪称极品的苏绣《蒙娜丽莎》在沈德龙的手中诞生了。
 
几度夕阳红,一春杨柳青。从“一代针神”沈寿开创沈绣一派至今,虽然只有短短的百余年历史,但是在刺绣界,沈绣却始终一枝独秀、力压群芳。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完全是和无数像沈寿、杨守玉、沈德龙那样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绣娘”们的心血和智慧分不开的。如果说沈绣是一幅逼真的山水画的话,那么绣娘,则是大自然的绣者,她们把水乡女子独有的韵味和灵秀,把对家乡山水的眷恋,深深地绣进——春天的花香、夏天的月华、秋天的凉风、冬天的冰雪中……

·上一篇文章:无
·下一篇文章:守得玉壶存知音--杨守玉和刘海粟的恋情


 

相关新闻

·苏绣小镇入选江苏省级特色小镇
佚名
 
·江苏将大力保护苏绣等45项传统技艺
潘晔
 
·苏绣精品比例不及10% 产品估价1年缩水五六成
佚名
 
·英国王室收藏中国苏绣艺术品
佚名
 
·《富春山居图》苏绣作品露面
佚名
 
·浅说明清苏绣的工艺发展
佚名
 
·世界最贵名画背后隐藏的凄美爱情故事
佚名
 
·蒙娜丽莎真实身份:生于衰落贵族家嫁富商
佚名
 
·继承苏绣传统革新 别出一门美誉传播四海 堪称国宝的乱针绣
佚名
 
·收藏投资:苏绣收藏日渐升温 投资首选名门之作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