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圣驼”的启示――撒拉族刺绣文化产业发展启示录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官群


  青海新闻网讯 在北京奥组委大厦一楼大厅里,至今仍然陈列着世界各国及全国各地赠送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诸多珍贵礼品。其中,长3.2米,宽1.6米的巨幅撒拉族刺绣力作――奥运“福娃”格外醒目,它是继昆仑玉后,北京奥组委接受的我省第二件捐赠礼品。

  这件礼品的被选定、进京、收藏,体现了我省各族人民对北京奥运会的美好祝愿,更饱含着撒拉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展示了撒拉族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也就是这件被称为“福娃”的撒拉族刺绣礼品的诞生,使得更多人得以了解撒拉族刺绣文化,由此更催生了一个民族文化产业的新生。

  说到撒拉族刺绣文化产业,首先要提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吾土贝那亥村共产党员、村主任韩他亥日。今年56岁的韩他亥日自担任村主任起,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率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事业中。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通过“国家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全村养殖户增加到40户,20余户搞起了运输和商贸,17户出外搞起了餐饮和服务;他组织村民实施退耕退林工程,80多家农户受益,并且走出了贫困;他争取资金,实现了3.2公里的村级道路硬化,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无巧不成书。就在韩他亥日日夜操劳谋划着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时候,2006年春的一个下午,县就业局来村里举办妇女刺绣培训班。忙前忙后组织妇女学习的他,在跳动的针线和绚丽的图案中闪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假如把撒拉妇女们组织起来,办起一个刺绣产业,不仅可以弘扬撒拉族刺绣文化,而且会使更多的妇女发挥特长,发家致富啊!

  说干就干。起初,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办起了作坊,妻子、女儿、儿媳及几个乡邻参与进来。很快,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产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在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村先后举办了2期撒拉族妇女刺绣扶贫培训班,绣工队伍扩大到120多人。2007年初,看准了撒拉族刺绣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韩他亥日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拿出早年跑生意、办旅社积攒下的18万元,创办循化县圣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发经营起撒拉族刺绣工艺品。

  2007年4月,撒拉族刺绣参加了成都举办的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同年,参加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和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2008年4月,巨幅刺绣“福娃”被选为北京奥运会受赠礼品,“圣驼”公司被中消协评为奥运承诺先进单位……

  “福娃”进京,无疑对于撒拉族刺绣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特别的作用,而精湛工艺、民族特色、上乘质量,使得“圣驼”产品红红火火,一日胜似一日,而且订单纷至,供不应求。至今年10月,公司绣工达1500余人;人均年纯收入2500元以上。一双双撒拉族妇女的巧手绣出的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绣出的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

  “圣驼”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规模日益扩大,效益年年增长,且声名在外,享誉全国,不仅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而且为扶贫开发和文化产业经营提供了现实可借鉴的经验和路子。

  启示之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能仅仅限于对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产业的创新,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致富带头人的优势作用,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诸如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民族服饰等,也是一种创新,不可小觑。

  启示之二:“圣驼”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本性因素,就是扶贫项目的积极推动。劳动力培训转移项目中的职能技术培训,诱发并催生了撒拉族刺绣文化产业的兴起,希望这种选定贫困村,通过扶贫减贫发展起来的产业,能够得到后续的支付,使之发展成为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从财税、金融、投资以及产业政策、人口政策、税收政策、就业政策等“多维减贫”的角度予以支持,尤其对那些具备特色的文化产业,应当大力支付,使之发展成为知名民族品牌。

  启示之三:民族民间文化孕育于民族的生产生活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还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功能,是一个民族历史演进中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的总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关系到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也关系到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在鼓励并支持的同时,也应当加大工作力度,给予更多的减免和优惠。另外,在助推民族文化产业的扩展和提升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民族特色、传统工艺、传承人等,做到有目的开发、利用和挖掘,防止资源的破坏和流失。

  “圣驼”之路启迪心智,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地域文化独具特色、多民族聚居的青海,大有作为。 (作者:官群 )

·上一篇文章:无
·下一篇文章:云南刺绣与非物质文化


 

相关新闻

·第四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在苏州开幕
王建康
 
·“针间不容发,劈丝纤如毫毛”从《绣娘兰馨》看叹如今刺绣文化之凋落
佚名
 
·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及技艺初探
吴平 杨竑